新希望六和荣获第六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信息来源:新希望六和
2018年下半年,国内非洲猪瘟肆虐,让大众深刻理解到畜禽疾病对养殖产业和肉类供给的重要影响。恰恰在这个时间,一项对猪抗病技术的研究项目首开国际先河,提出“抗病营养”概念,为生猪疾病防控技术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四川农业大学牵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研究的《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起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首提“抗病营养”概念,填补国际空白
疾病是困扰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每年因病死亡约1.5亿头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过去,养猪业采取抗体免疫、消毒等环境控制、发病后治疗等方式,保障猪群健康。而《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以营养与免疫为核心,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抗病营养”概念。
项目技术专家介绍,该项目构建了以肠道保健为关键、营养结构平衡为核心的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包括免疫调控营养技术、肠道保健营养技术、抗应激营养技术、防霉抗霉营养技术、病原感染干预营养技术。
这项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了营养和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之间的互作关系,旨在通过调整营养改善猪免疫力,促进受损机能修复,达到缓解疾病危害,减少用药量的效果。
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包括揭示了猪抗病营养原理,构建了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并研究了系列饲料新产品,在饲料和养猪企业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应用效果显著,已减少200万头生猪死亡
“猪只健康水平低,国内外饲养标准不能维持猪最佳抗病力的营养需要等等,是当前我国养猪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项目相关技术专家表示,项目注重与行业实际结合,重点研发了提高猪免疫力,缓解病原微生物危害,确保肠道健康,抗应激、防霉抗霉、挽救弱小仔猪等六大关键技术。
相关技术已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43项目,开发抗病饲料产品30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并迅速投入应用阶段,在饲料和养猪企业推广累计生产抗病饲料2931万吨,出栏生猪1854万头,新增产值1168.3亿元,利润72.9亿元。
据介绍,该技术应用后效果显著,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已累计减少抗生素使用6000吨,减少生猪损失200万头,减少粪污排放400万吨。
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让科技快速“变现”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能够快速应用,并创造巨大价值,得益于企业的应用型科研攻关和产业化推广,将科技快速转化为经济价值。
作为全球第二的饲料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农牧食品企业之一,新希望六和始终坚守战略耐性,大力投入科技研发与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目前,公司参与的6项创新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个检测中心均获得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60多项技术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授权专利711项,其中发明专利279项。建设了16处研发基地、26 处中试基地,拥有博士42人、硕士396人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
新希望六和的科技驱动战略已初见成效,诸多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经济价值。公司形成了饲料、养猪、养禽、食品、信息五大研究院,完善科研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全员参与创新技术转化。历经6年,与中国农科院成功合作培育民族品牌“中新北京鸭”,打破我国白羽肉鸭育种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率先在全国推广生物环保饲料,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吨。独创新型三层立体网养模式,养殖有效面积提升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