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肉2016年发生变化,中国生猪市场走向市场化
信息来源:猪e网
中国的猪市不但被每日变动的行情所吸引,也被三块肉所吸引:进口肉、走私肉、储备肉。可以说,围绕这三块肉,暴发了无数的争论。那么,2016年,围绕这三块肉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来梳理一下……
“储备肉”作用越来越小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储备肉,是指国家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异常波动和市场调控而储备的肉类产品,包括储备活畜(含活猪、活牛、活羊)和储备冻肉(含冻猪肉、冻牛肉、冻羊肉)。 ”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储备肉对猪市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收储往往是在猪价最低谷的时候进行,对养殖户虽有一种心理安慰作用,对于提高养殖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猪价的作用则是越来越小。放储往往是在猪价高峰时进行,对于消费端起着平抑物价的作用。但数据和经验都证明,储备肉的作用越来越小,更多的是表明国家的一种态度。
有消息称,在有些惠农政策并没起到促进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时,甚至是损害了部分养殖户的利益,如能繁母猪补贴……政府就下定决心,将猪市放手给市场进行调节。2016年,猪价高乞,国内并没有发放“中央储备肉”,仅是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猪肉消费而发放了“市级储备肉”,大概就表明了政府的这一态度。
“走私肉”执法靠媒体曝光
据报道,越南每年通过广西边境走私进入中国的生猪超过60万头,且这条黑色产业链在中越边境已经存在了10多年,严重威胁国内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对生猪价格也是一个冲击。
在2016年猪价高峰时,广西某屠宰场居然70%的屠宰生猪都来自于走私,让养猪人无力吐槽!
2016年上半年由于仔猪稀缺,以及对未来猪价的期望过高,仔猪价格不断冲高,最后冲上千元大关,让不少养猪人望猪兴叹!某养殖户介绍,此时不少黑心商贩就从越南走私小猪,低价卖给国内养殖户,此批仔猪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存活率非常非常低,养殖户损失惨重。
由此来看,走私肉的威胁比进口肉还要大。
央视新闻11月20日曝光了越南生猪是如何通过“走私通道”进入中国的,又是如何通过走私链流入内地一些屠宰场,这才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央视表示,对于这一事件将持续关注。
央视报道
据了解,越南生猪的价格比中国生猪每公斤要便宜4块钱左右,越南生猪走私到中国,一般要经过越南收购商、中国中介商和中国内地猪贩子几道手,最后偷运到中国内地的屠宰场。一天的越南生猪走私量在15000头以上,有时甚至更多,所有的猪都不可能经过检疫,每出一车越南生猪只要缴纳3万元的保车费就可以畅通无阻。打击走私的联合执法为何变得形同虚设。解决问题只能靠媒体曝光。好在,由于央视新闻一向是政策的风向标,预计未来国内将加大对广西边境走私的打击力度。
“进口肉”2017年增幅预计不大
2016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大幅度增加,虽然进口总量和国内猪肉消费总量相比仍占很小一部分,但却有效地填补了需求的缺口,使养殖端在供需博弈时经常处于被动。
预计2017年进口肉同比增加幅度或不大,一方面是因为2016年进口量已大幅增加,而我国的猪肉消费归根结底是要靠国内供给,农业部在今年4月份也提出,中国大量进口猪肉不必要、不合适、不可行,未来进口猪肉的增长空间或有限;另一方面,国务院新近发布的未来五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农产品进口调控。具体而言:要把握好重要农产品进口时机、节奏,完善进口调控政策。即便是国内紧缺农产品的进口也明确要适度增加,这对国内目前紧缺的猪肉、牛羊肉的进口应该说都有警示意义。并且,随着僵尸肉这类案件的影响上升,打击农产品走私,加强进口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也在规划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