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畜牧业十三大猜想
信息摘自:新牧网
猜想一、猪价或跌至亏损线
近些年来,大家纷纷断言猪周期被打破。但事实上,从这一轮大起大落的猪价走势来看,当前的猪周期只是被拉长了——当前猪周期变成了两年换一个走势。从2013年至今,猪价跌了两年,涨了两年,到2017年跌了1年,随着大企业扩张产能进一步释放,预计2018年将以稳为主,略有下行。而2017年养猪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推高成本,个别月份部分养猪人或面临亏损压力。
猪价指数2013-2017走势图
猜想二、进口肉数量保持相对平稳
进口肉是广大养殖户比较关心的东西,大家认为进口肉数量左右了国内猪价走势。而《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进口肉数量走势与国内猪价走势惊人相似。2017年以来,随着猪价下行,我国进口肉数量也出现大幅回落。鉴于明年猪价大涨可能性不大,因此预计进口肉数量将与2017年趋稳。
2017年1-11月猪价指数与进口肉数量走势对比图
猜想三、产能或在2018年中前开始回升
从2016年开始,农业部400个监测县能繁母猪存栏量一路下探,截至2017年11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数为3465.6万头,比2016年1月减少了8.4%,足足减少了317.4万头,超乎众多业内人士的意料。当然,“千呼万唤”的产能恢复或在2018年中之前出现,此后新一轮猪周期将到来。
其中有三点原因。一、关于农业部的数据,业内认为由于统计样本的局限,并没有太大代表性。二、近两年大企业新建猪场陆续投产,正式转化成产能。三、2017年是国内禁养整治大限之年,2018年之后猪场拆迁开始慢慢减少,减缓产能清退。
猜想四、饲料企业更加“不务正业”
饲料的利润越来越低,难以支撑大集团业务的发展。正大集团副董事长姚民仆预测,十年后饲料企业将只剩100家,利润仅20元/吨。想要寻得利润的增长点,饲料企业必须投资饲料以外的其他业务。
2017年,饲料企业巨额投资养猪,产能逐步释放。2018年,饲料企业的养猪势头不会比2017年弱。正邦、新希望、大北农、海大,甚至是近日宣布要5年内出栏1500万头猪的双胞胎,2018年的养猪竞争更加精彩。除了养猪,各大企业还将往食品等方向发力。
猜想五、收购兼并更加疯狂
买地!买猪场!买饲料厂!2018年,各大企业将展开疯狂的买买买。在收购兼并时代,谁能快速圈地圈猪,便拥有了更多出路。我们可以看到,饲料行业有两个企业,一个是海大,一个是傲农,他们分别是稳扎稳打和异军突起的典型代表。海大少有收购,基本上靠自身力量在扩张,但2017年也收购了山东大信进军北方市场。傲农上市后收购入股不断。2018年,养猪竞争更加白热化,饲料企业基本上会处于更加积极收购兼并的状态。
猜想六、家庭农场成为中小饲企的主战场
2018年,中小饲料企业生存更加艰难。部分养殖户被迫退出养猪行业,客户流失在所难免。对于大型饲料企业来说,转型养猪、收购参股养猪企业,让企业发展有了新的转机,大型养猪企业也愿意与大型饲料企业合作。
大型饲料企业的产品部分转入内供,销量保持稳步增长。但当前,饲料产能严重过剩,大型饲料企业开工率不足50%。而产能也越来越集中,前20强饲料企业占总饲料产量60%,前50强占总量80%。竞争如此激烈,中小饲料企业的出路在于聚焦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小饲料企业的主战场。随着大型私聊企业的扩张,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
猜想七:“公司+农户”的弊端会更突出
轻资产,这个被温氏运作地非常好的模式,一时间遍地开花。一些本来以自繁自养为主的集团开始大力发展这种模式,一些小企业也抓住这几年赶紧发展了这种模式,这些小企业的数量不在少数。
然而,必须要注意到一些企业在这种模式上并未运营得很好,这种模式考验着企业 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还有养殖户的忠诚度等。
2018年,养猪业的利润将降低,那些因为行情好而未暴露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多。资金链不健康将成为一些企业的负担;技术水平的高低将严重影响到这种模式的发展,因为首先要保证养殖户的利润,那么企业的利润就会受到考验,只有通过技术来降低成本;公司是逐利的,农户也是逐利的,农户的流失与流动将更加明显,这个时候抢夺农户的战争将更加淘汰一部分实力不强的企业。
猜想八:品牌猪肉会更受重视
品牌肉是小众产品,但是做品牌肉的企业和养殖户会增加,2017年,能明显感受到养殖业中,做品牌猪肉的企业增加,而且这些企业中不少都处于盈利状态。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品牌猪肉无论是从养殖水平上,还是从终端销售上,都有一些成功且成熟的模式和案例可以参考甚至模仿,这条路已经打开,那么拥进更多的人就会是常见的了。
从终端消费上来讲,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提高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也给品牌猪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猜想九:扶贫养猪的量会更大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个任务随着2018年的到来也就愈发地时间紧张。而现实中,又证明养猪业扶贫是风效最快的做法。养猪扶贫有哪些好处呢?
一是企业可以拿到有保障的土地,不用担心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二是可以拿到一部分政府的贴息贷款;三是当地政府支持;四是这些贫困地区因为产业的不发达,很难引进其他产业,发展养殖业风险小;五是企业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因为这些贫困人口的工资水平较低;六是新建的猪场好管理;七是各地基本上不会同时引进两个养殖企业,所以同行之间的竞争压力小。
所以除了北上,一些适宜养猪的贫困地区也将会被充分利用起来,况且现在很多企业早已跑马圈地,只是发展进度的问题了。
猜想十、动物疫苗全面进入“15元”时代
从圆环疫苗开始,疫苗企业发现原来动物疫苗也可以“卖得起”价钱。实际上算一笔账就发现,疫苗成本在整个养猪成本中占比实在算不上什么。于是逐渐的,厂家认识到养殖户想要的不是无意义的“价廉”,而是有性价比的“优效”。
2018年厂家将更加不再拘泥于圆环这种价高的单一品种,而是开拓新的阵地。新上市的其他品类疫苗产品也越来越贵,新品动辄定价在15元以上。政策也提供了涨价环境,2017年蓝耳、猪瘟疫苗正式取消政府采购,新获批的猪瘟E2疫苗也要定价在15元以上。
动物疫苗的市场越做越大,疫苗企业和养殖户可以双赢。
猜想十一、动保企业抱紧“技术”的大腿
行业兼并在加剧,留给每个环节的时间不多了。动保企业因为含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而相对安全,但也仅仅是相对。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同行之间。大企业做全产业链的野心日渐昭彰,而动保企业相对来说体量太小,要赢得与大企业、大资本扩张的赛跑,必然要更加注重技术研发资源的开拓和争夺。并且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厉害的营销,也需要真正“牛气”的产品做后盾。2018年动保企业必然要继续抱紧国内外技术研发平台、技术研发带头人、研发团队的的“大腿”,抓紧对技术研发资源的瓜分,同时抓紧自身研发团队建设。
猜想十二、国内动保企业开始具备超越外企的实力
动保外企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在技术、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遥遥领先,用户的评价也是“除了贵,别的都好”。这些年来国内企业在外企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秀的经验、理念。随着对研发和服务的不断重视,国内企业在研发投入逐步增加,对新品的开发也越来越超前。许多已经推出、或者在研的产品可以说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2018年国内动保企业将在许多方面具备超越外企的实力。
猜想十三、健康养殖深入人心,接受产品需谨慎
健康养殖不仅仅关系到食品安全,也关系到养殖户本身的养殖成本和成就感。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不仅是“没得选”,而是会开始主动接受健康养殖的理念,想要用更少的药把猪养的更好。这也使得许多企业开始转型。